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

國際廣告大師授課-David龔【旁聽心得】

龔友誠(David龔)在中原中算是臥虎藏龍級的廣告大師,
相信你在國高中藝術課本上很容易能找到他的人名。
或是Google一下便能找到他的經歷,

而神奇的不是他的作品,而是他的思考模式。

我抱著以電機人的角度嘗試找新的思維,
而旁聽設計學院的課,給我相當強烈的衝擊。



        電機跟設計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專業打死不相往來,當電機在要死要活
的*拉普拉斯傅立葉時,設計人則是嘔心瀝血的在作品報告中。兩者的相
同之處大概都是半死不活的度過這些時光。  
(*拉普拉斯和傅立葉為工程數學等專業學科所必備的技能)
    為了打開新視野與嘗試新角度的思考,我選修或旁聽許多外系課,如
國貿、企管、電子、資工等,但設計學院是感受最不同的一次。

電機人 走入 設計學院
        這是一種感覺,一種需要滿是靈感的殿堂,那是跟電資學院亂中有序的
實驗器材完全不同的。這種差異不是在建築的外觀上,而是在學生的身上。
走進設計學院104教室,許多學生桌上都擺上了筆電或是未完成的作品而發出
一種設計氣息,絕對不誇張。

初試聲蹄的旁聽
      「噹 噹 噹 噹~ 噹 噹 噹 噹~」鐘聲如鳥鳴聲敲響了我對設計學院的認知。

        我坐在教室最容易逃走的地方,也就是離門口最近距離的位置。而看到
David本人起立,正要宣布開始上課的姿態,這面貌,我想我曾經看過(也就是
最上方那張圖)。David這門「影像工作坊」可是需要學生親自經由他本人挑
選或面試才可以選修。因此,能旁聽到這門課讓我真的很興奮。

        課堂就這樣隨老師的宣言而開始,這是第三個禮拜,所以我並沒有前面
兩堂課的基礎,加上又是外系的學生,這使我感到非常慌恐無助,而David此
時正氣勢如虹的指著學生有沒有帶他所謂的「工具」。並將他銳利如刀的手
指指向我的頭頂上問:「你是誰?」

        在看著他的眼神和那犀利的手指,我第一次覺得這句「你是誰」那麼有
殺傷力,於是我回答:「我是旁聽的......」當回答這句以後,腦袋跑過許多
沙盤推演(諸如他可能趕我走,或是問我是哪個系幾年級的學生,或是....),
而這些沙盤推演的應對方式我也考慮周詳(連逃走的路線也佈局好了),結果
他的反應平淡無奇,似乎已經看習慣這事情的發生。

        回到工具這門話題,起初我以為「工具」是指筆記型電腦、筆記、或是
作圖用的畫筆之類的,但事實上David的「工具」是指「20張關於思考模式的
紙卡」,這下可有趣,我坐挺身子,準備看David如何表演屬於他的Magic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↑圖為20張紙卡的其中1張「工具」


想、想、還要再想!

       在他的課堂中,思考和回答問題是很重要的一環,我雖然是旁聽生,但
是還是忍不住回答他的問題,這會讓我有種興奮的參與感,彼此思考,然後
有新火花的產生!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David給了我們幾個題目,「公益廣告」、「開車的人」、「路人優先」,
我們直覺想到是交通安全宣導的廣告,但這每個人都想得到的結果不是重點。
重點是「導演」是如何發想創意的影片來解決這個多速人騎車超速的問題。
     
        而「工具」 就是一個Point,那20張卡片代表了我們腦袋的思緒流程,選出
其中幾張來排列,然後把他做為思考的漸進方式來發想如何執行這部影片,搭
配著心智圖(如圖),會有意想不到的創意效果。(例如想到海倫凱勒會想到「奉獻」
「影響」「孩童」等相關性)


     
  









  


  看著 David帶領著課堂學生,觀察許多知名廣告導演拍攝關於「交通安全」
是如何發想的,一步步分解分鏡,解析的實在是「偏僻入裡」,我只能目瞪口
呆的跟不上他的思考速度,這樣不同凡響的思考對我來說實在是一個大挑戰。
我腦袋接著又想:「如何把這些應用在不同的領域中?」

關於差異性的互補
     
        或許在電機領域中,我們重於創造一個產品而忽略掉人性化的考量
        或許在設計學院中,設計重於創造一個豐富的感觸和經驗

若是中原大學的兩個系彼此互相合作一個大專案,我想會是另一種突破,
不僅可以讓想法摩擦,也能讓產品更為接近現實面,這就是跨領域的結合。
(Apple和花博的夢想館不是也在做這種事情嗎?)

結論
        David思維模式的驚人和堅持在課堂中就看得出來,雖然我無法將課程內容
一字一句打出來,但事實上重要的不是這些。對我來說,認知一個新的思維
是重要,畢竟人的腦袋太深奧,或許哪一天會因為這個思維而有了更多的靈感
和啟發,那不如就趁這個機會全方位的學習吧!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